实际上,在假日期间内盘休盘的背景下,外盘CBOT市场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,并走出今年新高。
数据显示,CBOT小麦期货10月7日攀升至逾五年最高水平,主力12月软红冬小麦合约收高14-3/4美分,结算价报每蒲式耳6.07-1/2美元;CBOT大豆期货周三攀升至逾两年最高,CBOT 11月大豆期货合约收高7美分,结算价报每蒲式耳10.51美元;CBOT12月玉米期货合约结算价上涨3-3/4美分,报每蒲式耳3.88-3/4美元。
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10月8日消息,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9月份平均为97.9点,环比增长2.1%,同比增长5.0%,也是连续第四个月上升,达到了今年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。
由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,在这轮炒作随着全球粮价的上行,进口压力也将越来越大!
值得注意的是,在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同时,国内粮食价格却面临着诸多困境。
由于地少人多,我国粮食生产以小农经济为主,在这种背景下,一家四五亩地的种粮收益在整个家庭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,即便当前我国粮价是全球高位区,但仍不能解决农业种植的相对收益不佳的状况。
根据海关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小麦价格是国际市场的1.3-1.5倍,玉米价格是国际市场的1.5-2倍,稻谷价格是国际市场的1.5倍左右,食糖价格是国际市场的2倍左右。
但在需求的刺激下,我国又不得不大量进口粮食来满足国内的需求,而一旦粮食进口过多,则势必对国内粮价造成冲击;而进口不足,则又极易引起供需不足,引发价格的暴涨。
作为对比,古埃及曾一度是“罗马帝国粮仓”,但随着社会的发展,截止目前埃及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等主粮进口国。
据悉,目前埃及也是小农经济为主,加上人口众多、消费增长,在50年代埃及的粮食进口大门被逐渐打开,在进口的冲击下,小农经济因种植成本较高,无法抵挡进口低粮价的冲击,进而导致其本国的粮食生产进一步下降。
截止目前为止,我国正在加快规模化种植的推进力度,以避免出现“国内难以自给、进口又受冲击”的局面。
数据显示,一亩地净赚百元,小农经济下一年也就收益500元左右,而一旦实现规模化种植,可实现继机械作业、化肥农资等成本的大幅下降,百亩地将至少收入5万元。
这对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性更有意义。
但目前困扰实施规模化种植的条件依旧存在。
一是大量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;二是在当前国内粮价的环境下,土地流转成本居高不下。
据悉,由于当前我国粮价处于相对较高水平(同国际市场对比),使得自有一亩地的年收益能够维持在400-500元左右,也由此导致土地流转费用普遍位于500元上方,导致规模化地租性成本居高不下,种粮大户种地越多,反而承担的租地成本越高,难以实现规模效应。
而今年以来,随着我国粮食去库存的完成,对于粮食种植的结构调整已经处于势在必行的阶段,当前全球包括国内内部对粮食价格的炒作,会在短期内提升散户的种粮积极性,但长期来看,我国粮食产业结构的调整之路将变得更加艰难。
以上信息,仅供参考!
文章来自腾讯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