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疫情居家的宅生活里,全国人民每天都离不开吃喝,再加上防疫管制,社会能够营业的只有大型超市,一些小商贩的私营模式都不允许在此次防疫期间捣乱。而大型超市每日还必须严格做好防疫的消毒措施,在各大超市的货架上,如果我们注意观察的话,会发现粮油最先售空,有时候货架上还是寥寥无几的空空如也。
在粮油行业经常拿出来遛嘴的,就是属于国内大米的销量,在以往的国内大米销量似乎并不理想,甚至可以用“不景气”来形容,但受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影响,国内大米在春节之后一改往日的不景气,走货不畅的状态,国内大米市场也开启了供不应求的新模式。
在二月中旬以前的大米市场,已不再是价格的问题,而是工厂能不能生产、是否供应得上需求的问题。在这场疫情的严峻期间,国内的大米价格依然是坚挺不动,局部地区的低价还在涨补中。再加上2月下旬的确诊病例下降,市场管控也逐渐放开,而大米行业的走货便开始走放缓路线。
个人认为,现阶段的国内米价上涨或已触顶,后续具体的情况如何,仍需要以市场、和疫情控制的情况来判断。要说疫情下的大米涨价,小编认为籼米和南方粳米的涨价幅度要更明显一些。东北产区的黑龙江,看样子并没有搭上涨价这轮顺风车,这其中的缘由大概也只有企业心中最为明朗。
更加直接了当地说,吉林、辽宁的超级稻米以及辽星的涨价,起码就是涨个0.01-0.02元/斤。因为黑龙江的疫情比较严重,所以米企开机率也在持续低位上徘徊。订单量虽然从大年初三就开始大量涌进,企业也随机加班加点地赶工,但是因为许多是老客户,也不发国难财,走了一部分,等待行情稍微涨一点之后不得不被迫停机,这其中的无奈有谁能体会呢?
截止到目前为止,黑龙江的普通圆粒大米出厂报价为1.9-1.95元/斤,长粒大米的出厂报价为2.25-2.45元/斤,而各产区道路封闭、大米的货物也都发不出去,以至于大米的供不应求模式陷入当下困境。
总体来看,国内大米长期的供应格局都是供大于求的状态,也建议米企借助市场未全面恢复的阶段,尽快走完生产的货物在月底前将订单都执行完毕。能够让大米、市场和各大企业尽快恢复正常,恐怕也只有疫情被早日抑制了,所以当务之急的任务便是防疫防疫再防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