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下已有20多国宣布了粮食出口的禁令,国际粮价一路攀升,让那些靠进口粮食为生的国家非常紧张,比如埃及。
尼罗河两岸拥有全球最肥沃的土地,但在全球化的影响下,埃及人几乎不种口粮,改种棉花。太平盛世时,种棉花比种口粮赚钱,一旦遇上粮荒,棉花是不能吃的,埃及可能会饿死人。
这段时间,斯里兰卡爆发了大规模骚乱,一个重要的导火索就是粮食价格上涨太快。
第一个发布粮食出口禁令的大国是印度,5月中旬,印度突然宣布限制本国小麦的出口,昨天又加上了禁止食糖出口。
之后,印度尼西亚、哈萨克斯坦、马来西亚等纷纷跟进,截至目前已有23个国家实施了不同程度的粮食禁运。
吊诡的是,印度一方面宣布禁止出口小麦、食糖,另一方面莫迪又高调宣称:“印度已准备好向全球提供更多的大米。”
细查之下才发现,原来印度是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国,去年大米出口量高达2140万吨——比公认的产粮大国泰国还多1500万吨。
印度一年对外出口额为4000亿美元,农产品占了412亿美元,占比高达10%;而中国出口农产品仅占总额的2.5%。印度一个国家承包了全球40%的大米出口。
有如此耀眼的大米出口数据,莫迪当然有底气承诺向全世界提供更多大米,趁着粮价高,多赚点外汇回来。
但另一项“全球饥饿指数”显示,印度人的饥饿程度,在116个国家中排名101位,比非洲一些国家排名还差!
被联合国划为“重度饥饿”国家,据估计有近两亿印度人处于吃不饱的状态,人数冠绝全球。
这就是最真实的印度:它有两亿老百姓在挨饿,大米却源源不断向国际出口。简直是印度版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。
一位印度朋友和我说:“这没有什么,那些出口的大米又不是农民的 ,都是地主家的余粮,他们粮食多到吃不完。”原来印度的大米还分农民的口粮和地主的余粮。
2
为何到了21世纪,印度仍有2亿人在挨饿?而印度却是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国?
问题出在印度的土地制度上,印度的10亿农民中,只有4亿农民有自己的土地,6亿农民没有土地,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。
以一个传统的印度村庄为例。一般村子里会有一到两户地主,他们垄断了全村70%的土地。
这些地主住在村庄的中心,姓婆罗门,房屋都是红砖水泥盖的二层小楼,家里有自来水、摩托车、彩电冰箱,比佃农住的草棚好多了,阶级鸿沟一目了然。
拥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,住宅地主家周围,虽然没有地主家房子大,但家里也整洁干净,可以用上电灯、电视之类的家电。
最惨的是租种地主家田地的佃农!他们只能散居在村庄最外围,住着草棚,家里唯一能称得上财产的东西是贷款购买的一头耕牛,如果这头牛死了,地主连地都不会租给他。
印度乡村地主与佃农的关系极为原始,雇佣关系停留在我国的大清朝水平。土地一年一租,农民没有永佃权,收获的粮食与地主五五分粮。
要知道,在我国清朝时期,大部分地区地主与农民都是四六分粮。印度地主在家什么事都不做,无偿占有一半的产出。地主家有那么多吃不完的粮食,只能卖了换钱。
印度政府每年会给农民兜底,制定一个最低收购价,无限量吃农民手中的余粮。普通农民都吃不饱,哪有余粮?这些购粮款全流入了地主手中。
同时,印度佃农还要承受高利贷的盘剥。播种时,地主不提供任何帮助。种子、耕牛、农具、化肥、灌溉用水,都要佃农自己准备。
没钱的佃农只能去借年息高达60%的高利贷,如果今年的收成不好,高利贷永远还不清。每年丰收时,印度媒体都会报道几起佃农自杀的新闻。
这就是印度最真实的农村,没有土地改革,佃农活得不如发达国家的宠物狗。
3
面对农村如此惨像,印度政府也做了一些努力,试图缓解佃农的压力。
比如,莫迪积极在农村推广小额贷款,由国家银行直接出面担保,向佃农发放年息5%的助农贷款。跟60%的高利贷相比,这当然属于德政。
但下面执行起来就千奇百怪了。地方支行怕佃农还不起钱,在贷款时,要他们出示土地租赁证明、土地肥力证明、土地收益证明.......佃农又不识字,开各种证明能要了他们的命。
证明开出来了,播种季也过了,还是民间高利贷流程简单,来得快。
为了帮助佃农快速办理证明,莫迪又发动志愿者下乡,给不识字的农民提供帮助,一年十几万名志愿者与10亿农民相比,杯水车薪。
为了减轻佃农的劳动负担,莫迪向佃农提供低价柴油和灌溉用电。佃农们都气乐了:我们都穷得吃不上饭了,难道还有钱买拖拉机耕地?补贴柴油根本没用。
幸亏印度气候好,很多地方农产品都能一年三熟,并大规模推广了杂交水稻和化肥的使用,不然早饿死人了。
1973年,印度农民每天食物摄取量为2300大卡;2010年,下降到2020大卡。农村三岁以下儿童,50%体重过轻,10个孩子中8个贫血。
造成印度有两亿人挨饿又在不停出口粮食的罪魁祸首,就是保留了旧有的土地制度,地主吃不完,农民吃不饱。
莫迪需要推进一场土改,而不是今天发点补贴,明天弄个贷款,终究是小修小补,治标不治本。
作者:江左佑安